所謂人性,簡潔描述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依循人性是管理最便捷方式。直至今天,我們依然可以借助古人理念來管理企業,其中一脈相承的就是人性。
大師級的管理專家絕不是徒有虛名的,他們總會打開一個新的管理視角讓你發現你的盲點和誤區,提供給你一種嶄新的項目管理工具,掌握了這七大項目管理工具,對你的工作將有大幅度的幫助,你會感到自己進入了一個新的境界。好的思想是可以跨界的,真理得來不易要細細咀嚼,一起分析下進行論正在實踐中,與君共勉。
SWOT分析法
SWOT分析到底是什么:企業內部的優勢和核心競爭。例如,高品質的產品、專的團隊、良好的品牌聲譽、創新能力等。企業內部的劣勢和不足。例如,缺乏市場份額、財務狀況不穩定、產品技術落后、管理體系薄弱等外部環境中可以利用的有利因素。例如,市場需求增長、技術進步、政策支持、競爭對手弱勢等。外部環境中對組織產生不利影響的因素。例如,市場競爭加劇、法規變化、經濟衰退、新興競爭對手等。
SO 優勢+機會:利用平臺與自身人脈的優勢讓老客戶進行轉介紹,從而獲取更多資源;依靠內部優勢,利用外部機會。
ST 優勢+威脅:利用田忌賽馬的計謀,用自家產品的優勢趕超競爭對手;利用內部優勢,規避外部威脅。WO 劣勢+機會: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一次只服務1-2個客戶;利用外部機會,彌補內部劣勢。WT 劣勢+威脅:為了獲得客戶認可,對自己反復進行暗示,要比競爭對手更用心的服務客戶;減少內部劣勢,規避外部威脅。在完成環境因素分析和SWOT矩陣的構造后,便可以制定出相應的行動計劃。制定計劃的基本思路是:發揮優勢因素,克服弱點因素,利用機會因素,化角羊威脅因素;考慮過去,立足當前,著眼未來。運用系統分析的綜合分析方法,將排列與考慮的各種環境因素相互匹配起來加以組合,得出一系列公司未來發展的可選擇對策。策略方案按SWOT比較結果,得到以下四種:
✅投入資源加強優勢能力、爭取機會(SO:最大與最大策略)✅投入資源加強優勢能力、減低威脅(ST:最大與最小策略)✅投入資源改善弱勢能力、爭取機會(WO:最小與最大策略)✅投入資源改善弱勢能力、減低威脅(WT:最小與最小策略)
PDCA循環規則
開始有計劃,事事有閉環
🔷PDCA循環又叫戴明環,是美國質量管理專家休哈特博士首先提出的,由戴明采納、宣傳,獲得普及,從而也被稱為“戴明環”。PDCA即Plan(計劃)、Do(執行)、Check(檢查)和 Act(處理)。
🔷A(改進) : 標準化和進一步推廣
ㅤ
循環的特點:一個循環運轉結束,質量就會提高一步,然后再制定下一個循環,再運
轉、再提高,不斷前進,不斷提高。●推動PDCA循環的關鍵是“處理”階段
1.目標(which)——選擇的目標/對象
個人/公司有什么樣的目標,選擇做什么樣的產品?
2.原因(why )——這樣選擇的理由
為什么要生產這個產品?能不能生產別的?我到底應該生產什么?
3.對象(what)——功能與本質
這個產品的功能如何?它能滿足哪些客戶和人群的需求?
4.場所(where)——什么地點
生產是在哪里?為什么偏偏要在這個地方?換個地方行不行?
5.時間和程序(when)——什么時候
時間與節奏的把握是十分重要的,抓住時機
6.組織或人(who)——責任單位、責任人
這個事情是誰負責,誰在做?為什么要讓他做?
7.如何做(how to do)——如何提 高效率
8.價值(how much)——成本多少,性價比如何?
6W2H是一個以價值為導向的標準化思維流程,是人們在追求理想和目標的過程中都要經過選擇目標 (which)→選擇原因(why)→功能如何→(what)→什么場地(where)→什么時間(when)→什么組織(who)→如何提 高效率(how to do)→性價比如何(how much)
好的目標是遵從smart原則的,無論是工作中的目標還是生活中的目標。
什么是smart原則呢,簡單也就是一個目標需要是具體的、可衡量的、可實現的、與長期愿景要相關的、要有時間限制的。
什么是“Smart原則拆解目標”?它是指將目標按照以下五個原則進行拆解,分別是:👇
Specific(具體的):目標必須明確具體,不能太籠統。比如說,不要只是說想減肥,而是要規定體重減少多少,時間周期是多久。Measurable(可衡量的):目標必須是可衡量的,能夠有具體的標準來衡量完成的程度。例如,設定每周減重0.5公斤作為衡量標準。Attainable(可實現的):目標必須是可實現的,不能過高或過低。小目標的完成將有助于提高自信心和動力。Relevant(相關的):目標必須與你的整體規劃和目標相符。例如,減肥可以是身體健康的一個子目標,它對實現整體目標是有幫助的。Time-bound(時間限制的):目標必須有一個明確的完成時間。在這個時間之前完成目標可以讓你更有動力。
ABC模型中的三個字母代表了以下三個概念:
A (Activating Event):激發事件。這是指任何發生在個體生活中的外部事件或者內部體驗,如失去工作、遇到交通堵塞、接收批評等。
B (Beliefs):信念。這是指個體對于激發事件的認知評價和解釋,包括對事件的直接解釋(即“自動思維”)以及更深層次的核心信念。信念可以是理性的,也可以是非理性的。
C (Consequences):后果。這是指個體在持有特定信念的基礎上產生的情緒和行為反應。情緒ABC理論認為,情緒和行為的后果并非直接由激發事件本身引起,而是由個體對事件的信念解釋所決定。
情緒ABC理論的核心觀點是,人們的情緒困擾往往源于不合理的信念,即非理性信念。這些非理性信念可能包括過度概括、災難化思維、黑白思維等。
通過識別和挑戰這些非理性信念,個體可以改變自己對激發事件的解讀,從而改變情緒和行為的后果,實現情緒的調節和改善。
二八定律|抓住最重要的20%
二八定律|||說起「二八定律」,我們通常都不覺得陌生:世界上80%的財富,掌握在20%的人手中。是意大利經濟學家巴萊多發現的。
在他看來,在任何特定群體中,重要的因子通常只占少數,約20%,而其余80%的因子則占多數,但卻是不重要的,因此只要能控制具有重要性的少數因子即能控制全局。
在生活中,二八定律無處不在。
20%的人做事業,80%的人做事情;
20%的人記筆記,80%的人忘性好;
20%的人有目標,80%的人愛瞎想;
20%的人想改變自己,80%的人想改變別人;
20%的人明天的事情今天做,80%的人今天的事情明天做;
20%的人在投資者賺錢了80%的市場收益......
二八定律的三點啟示
1.洞察分析,深入思考,找出20%的關鍵因素。
2.鎖定20%的因素,搞清楚他背后的本質和規律。
3.投入80%的精力去做好它們。
|波特五力分析
❶ 知識和資源的儲備
你的專業知識和技能
你的人脈、資源
是否為稀缺人才
是否有繼續學習/提升
❷ 同業競爭者
從事行業的大環境怎么樣
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如何
同行崗位在其他企業的在職/創業的人發展情況
❸ 市場認可度
職場發展路徑
同學歷、資歷的市場薪酬創業或副業的變現能力
❹ 被替代的可能性
同等能力的求職者替代的可能性
其他崗位/專業替代的可能性
AI人工智能替代的可能性
❺ 潛在競爭者
你尚不具備的能力或崗位要求培養成本怎么樣
企業或品牌實戰經營,永遠大過于一切外在的輔助工具或服務。不管是戰略咨詢、營銷策劃、媒體傳播還是內容設計,解決單方面問題,并不能決定企業或品牌的整體經營。
實際上,大部分企業自身比外部咨詢或策劃機構,更懂經營,更懂策略。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氣候是一個很復雜的系統,雖然有大氣候環境的存在,但每個局部地區,由于復雜多變的原因,不管是地理因素還是人為干預,都會造成小氣候的不同。文化經濟也存在同樣的復雜性,宏觀經濟繁榮或者衰退,雖然影響了大多數群體,但不妨礙小群體的貧窮或富裕。
該文章在 2024/4/20 10:19:00 編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