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說簡單回答,因為ERP成功評估本身影響因素太多,評估的流派也比較多,如果展開講,估計會把人繞暈。
筆者認為,可以簡單的從三個層面來看ERP實施的成功。
1. 系統運行層面
系統上線后,運行基本順暢,各類數據沒有大的偏差和異常。1)實際業務在系統中執行基本沒有卡頓,當天需要執行的單據都體現在系統中了,可能剛剛上線的磨合期有點卡頓,隨著時間延長,半個月或一個月后也會基本跑順暢了。2)流程覆蓋范圍到位,即當初設計的在ERP跑的流程基本都在系統中跑了,很少有當初設計的流程無法在系統跑通,又改為老的系統替代執行或者線下執行的情況。3)財務月結數據沒有大的偏差和異常,就是各類財務指標尤其是成本和預想的差不多。4)系統單據(包括會計憑證)的沖銷(或取消)比例較低,表明系統操作比較熟練,數據錄入準確度較高。5)系統Bug(缺陷)較少,因為系統Bug導致系統出現錯誤的情況較少。此一點的依據是:如果系統運行都不通常,系統三天兩頭的”罷工“、“停擺”,怎么著也不能算是成功。
2. 部門協作層面
部門間傳遞信息和溝通信息主要依靠系統,具體表現為:1)部門間的信息傳遞通過系統進行,大大減少紙質傳遞和口頭傳遞。3)部門間的流程串聯依賴系統,并形成以系統推動業務的習慣。4)某個業務節點是否可執行清晰的了解系統的前置步驟和系統條件有哪些。5)系統出現常規錯誤,比如操作無法進行、數據異常,操作用戶大體可判斷上游部門哪里存在問題,比如是數據維護錯誤還是操作不當。此一點的依據是:ERP的最大功能之一就是加強部門間協作,如何體現部門間協作增強了呢?就是部門間溝通和信息傳遞更多的依賴了系統,且了解上下游流程節點在系統中的相互關系。
3. 數據分析層面
1)結構化數據比例顯著提升,對應的非結構化數據顯著減少。2)因為基礎的數據問題導致后續業務執行有誤或報表數據異常情況較少。3)數據的可追溯性大大提高,從后端可以比較方便的追溯到前端數據。4)數據的及時性大大提高,可對比原來出具某些報表所需的時間和人力進行比較。5)數據的準確性有明顯提高,比如庫存數據和實際盤點數據基本一致,成本準確性提高支持更好的報價。6)數據的顆粒度更加細化,能夠從更多的維度對數據進行分析。此一點的依據是:從輸出端看系統是否成功,如果ERP把數據變得更加結構化,數據的準確性、及時性都提高了(可以對比以前相同的數據),自然表明ERP是成功的。上述的一些表述可以轉換為定量指標,比如基礎數據錯誤率,單據(憑證)沖銷(或修改)率,盤點準確率,流程覆蓋率等,從而進行量化。至于其他的方面,比如風險管控、管理提升、資源配置等等,筆者覺得概念比較大,把控不好,也說不好,再此就不說了。點晴模切ERP更多信息:http://moqie.clicksun.cn,聯系電話:4001861886
該文章在 2024/3/14 10:04:51 編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