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造就迷失“橡皮人” 習慣孤獨成行尸走肉
[p] 中廣網北京8月22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8時07分報道,有這么一種人。“他們沒有神經,沒有痛感,沒有效率,沒有反應。不接受任何新生事物和意見、對批評表揚無所謂、沒有恥辱和榮譽感,整個人猶如橡皮做成的一樣。”他們就叫“橡皮人”![br][br] 其實,這種人早在24年前就存在了,只不過他們當時存在于作家王朔的小說中。而現在,他們已經從書里“走”了出來。[br][br] 也許,您會問“橡皮人”在哪兒?其實,他們就在你我身邊。因為開會的時候,他總是坐在最不顯眼的位置;他的msn頭像也總是忙碌;他會面無表情地塞在擁擠的電梯中,毫不起眼地混入地鐵站洶涌的人潮中……[/p] [p] 橡皮人可以從很多職業中找到。按照心理學家分析,他們要么已習慣無需分享的孤獨工作,要么上升空間有限,要么每周工作時間超過50小時,在日復一日間消磨了斗志,換來的是揮之不去的空虛感。[/p] [p] 因此,有人將橡皮人的特點總結為“無夢、無痛、無趣”。但他們并非小說中所描繪的是一具“行尸走肉”。他和所有人一樣善良,但從不見義勇為,連圍觀群眾也不會去做;他不是無情無義,但從不讓座;他擁有一顆溫柔的心,但在致電父母時找不到語言……[/p] [p] 可見,橡皮人并非沒有感覺,只是心很累。因為他們曾經有夢、有趣、也有痛。可在疾速發展的社會中,他們總在疲于應付。而一本又一本《杜拉拉升職記》、《在辦公室潛伏》之類的職場圖書,讓他們意識到,與其滿懷激情的四處碰壁,不如順應所謂的人類行為規范和潛規則,毫無表情地“被動生活”。并且麻痹自己的神經來抵御“被動生活”的疼痛。[/p] [p] 我們必須承認社會價值觀的迷失,造就了他們,同時也在深深地影響著你和我。如果逐條對比一下,或許你和我都在一步步“靠近”橡皮化。曾有報道說,在英國很多人靠一種“情緒食品”來放松情緒;而中國的大城市也出現心靈超市,銷售寫有“快樂”、“安全感”等各種情緒的空瓶子。就像一首歌曾唱到“我的病就是沒感覺”。[/p] [p] 正是這種沒感覺的病,造就了一個又一個橡皮人。,其實不想做橡皮人很容易,只需要在生活注入一些生活的藝術。比如:陪父母散步,聽著歌做家務等等,總之不讓工作占據生活的全部。[/p] [p] 趕快為自己找個刺激點,杜絕它的發生吧![/p] [align=right](責任編輯:馬濤)[/align] 該文章在 2010/8/22 11:43:01 編輯過
|
關鍵字查詢
相關文章
正在查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