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廣的白領,離破產只有一天!
1 蓮花味精廠,是董明明母親一生努力與奮斗的全部。 董媽媽本來是個農民。1992年,她東拼西湊了近一萬元的巨資,托關系買了一個蓮花廠的招工指標,才得以進廠當工人,端“鐵飯碗”,擺脫了農民的身份。 進廠后,董媽媽非常珍惜來之不易的機會,她辛苦工作,很快成了有下屬的班長。 加之蓮花味精發展迅速,1998年還在上交所掛牌上市,董媽媽的90年代可以稱得上是黃金時代。 在當時,縣城人均收入普遍不高,而蓮花味精的工人月薪能拿到好幾百。短短幾年,董媽媽就花2000多塊錢置辦了大彩電。 轉眼進入21世紀,市場競爭日漸激烈,不知道從哪一天開始,網絡上開始傳言:“千萬不要多吃味精,味精吃多了很容易導致癌癥。“ 慢慢地,蓮花味精的銷量開始下滑。而集團投巨資研發的”小麥替代玉米生產味精”的新技術也未能攻關,宣告失敗。再加上積累多年的“三角債”問題 ,蓮花廠逐漸走入深淵。 漸漸地,工資開始拖欠不發了。有時候,甚至一連幾個月都沒有薪水。種種猜測在車間里蔓延開來。 終于,在2010年董媽媽50歲時,根據廠里制訂的提前退休人員政策,在“組織的安排”下,她含淚辦了手續,依依不舍地離開了她工作了將近20年的車間,開始了每月領取260塊補助的生活。 2015年,蓮花味精已經無法再繼續運營,最后政府出面協調,直接破產保護了。 董媽媽又被打回了“原型”——農民,盡管開始的時候很不習慣,后來慢慢也接受了自己的“新”角色。 只是閑下來的時候,她依然會回憶在味精廠車間的青春歲月,雖然味精廠的廠房已然無影無蹤。 這是發生在上一輩人身上的故事。
中國的高速公路收費高服務差一直備受詬病,但收費員這個工作卻是多少人請客送禮都不一定能進去的好職業。原因很簡單,就是事少錢多。 2012年的新聞是,收費員已經算是高速公路崗位中的”清水衙門“了,每月工資七八千都不稀奇,還不包括旅游費、獎金等福利,年薪接近10萬。 是啊,每天只需要坐在空調房里,不需要思考,只需機械式地說”你好,請繳費“,每個月就有遠高于當地人均水平的薪水。 誰不想去? 但凡事都有變數。今年初,河北唐山市政府為人民辦了一件好事:把地方的各個路橋收費站取消了。 這事可謂大快人心,群眾們都拍手叫好。但是有些人卻不滿意了,這些人就是收費員,網上流傳的一個視頻里顯示,這些收費員圍住了領導要一個說法,在人社局已經按照《勞動法》給予經濟補償的情況下,要求政府解決工作。 她們非常理直氣壯,她們振振有詞,她們說,“我今年36了,我的青春都交給收費了,我現在啥也不會,也沒人喜歡我們,我也學不了什么東西了。“ 是啊,青春都交給收費了,可是你在收費站里舒舒服服地揮霍青春時,可曾想過未來? 這是發生在八零后身上的故事。 3 北上廣的白領們對這樣的故事大致是不屑的。畢竟他們處于社會食物鏈的上層。 工作上,她們就職于世界五百強,用iPhone管理自己每天的日程,上午和日韓電話會議,下午和歐洲視頻會議,晚上還要跟老美吵架。 打電話要用頭戴式耳麥,說話必須中英混雜:Vincent啊,你這個case的deadline馬上就overdue了,你再不push的話我可要escalate了啊!出差時能坐飛機就不坐高鐵,誰讓高鐵沒有金銀卡專屬休息室,誰讓高鐵沒有金銀卡專屬登車通道?賓館只住國際連鎖品牌,兜里一堆SPG, IHG, Hilton, Marriott金卡,別人還在糾結攜程的價格含不含早餐時,她們的專屬銷售早就幫她們預留好了未來兩個月的房間。 生活上,按揭了一套房子,得益于房價起飛之前就早早下手,每個月的那點房貸公積金就可以cover。有一個或者兩個可愛的孩子,每天在民辦幼兒園民辦小學里花巨資打雞血。寒暑假必定出國度假,日韓馬代早就玩膩,歐洲北美就是農村,現在流行的是冷門偏門,比如南極,再不濟也得帕勞看水母或者肯尼亞研究動物大遷徙才行,要不怎么才在朋友圈里彰顯自己的卓爾不凡? 和北上廣的白領們相比,其他人過的那根本不是生活,充其量是活著。 4 然而,一切果真都如此美好嗎? 在三體第2部《黑暗森林》里,智子曾經面對全部被趕到澳大利亞的人類這樣說過:生存本來就是一種幸運,過去的地球上是如此,現在這個冷酷的宇宙中也到處如此。但不知從什么時候起,人類有了一種幻覺,認為生存成了唾手可得的東西。 把這段話延展一下也同樣成立:工作本身也是一種幸運,特別是在這個任何人都可能被隨時淘汰的時代中。但不知從什么時候起,一部分人有了一種幻覺,認為他們擁有的一切都是理所應得的。 上面的第一個故事,董媽媽也曾經輝煌,也曾經是小伙伴們羨慕嫉妒恨的對象,并且她因此非常努力地工作。那時,她從未想過有一天工廠會發不出工資,她自己甚至會被辭退。 上面的第二個故事,收費站收費員這種毫無技術含量的工作,還要托關系送禮才能得到,全是拜特殊時期的特殊政策所賞。當心安理得享受政策紅利的時候,她們的人生正在慢慢沉淪,最終被時代所淘汰。 這些人沒有明白一件事:你獲得的一切,究竟是來自于自己的能力?還是只是大環境的恩賜?如果外部環境發生變化,你有沒有足夠的個人能力去應對? 因此,每個北上廣的白領都應該問自己兩個問題: 1. 把我名片上的公司名字劃掉,我還剩下什么? 2. 離開我所在的平臺,我還能做什么? 對于公司來說,公司需要的大部分員工都是替代性非常強的螺絲釘。這些螺絲釘并不需要有創造性或者突出的個人能力,只需要按照流程完成規定的動作即可。換言之,是公司的流程和管理層的決策在推動著公司,而非某個螺絲釘。 當然為了讓螺絲釘能夠正常甚至超常工作,公司自然會給螺絲釘一系列的福利保障。但如果公司不行了或者螺絲釘生銹了,螺絲釘就會被當做垃圾毫不留情地拋棄。 雷軍的話大家都聽膩了: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上天。可沒人想過,假如有一天風停了,豬怎么辦?大概已經吃的太肥,飛不動,只有掉下來摔死吧。 從這個角度看,北上廣的白領們,整日忙忙碌碌,卻分文不值。 他們以為自己在創造著價值,公司因為自己創造的價值而支付體面的薪水。恰恰相反,他們的價值只存在于程式化的簡單機械重復性的任務中,并沒有獨特性和唯一性,他們只是一個個明碼標價的商品,在此之外,沒有任何附加的價值。 而白領們出入五星級,世界各地飛,在高級寫字樓的格子間里埋頭做著PPT,還天真地以為這都是憑借自己的實力獲得的。 其實和當年踩著縫紉機的女工們,沒有什么本質區別。 女工們邊干活邊聊天八卦,白領們在茶水間傳播著蜚短流長。女工們被機器取代了,白領們被更年輕和更便宜的白領替換了。 簡言之,應對變化的抵抗力非常薄弱,一旦外界環境有變,而自己又看不透大局,勢必被淘汰無疑。 縫紉女工們早就被淘汰了。今天的白領們,正排著隊,拿著“破產”的號碼牌,還渾然不覺。排到的人,比如前不久跳樓的中興程序員,比如華為清理的35歲員工,比如高盛那些被AI取代的交易員,他們已經冷暖自知,卻為時已晚。 因為雪崩來臨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而那些正躺在舒適區里樂不思蜀的白領們,做好準備迎接破產的那一天了嗎? 5 避免被折疊進 “無用階層”! 有人說:未來的人類有80%人口屬于垃圾人口,這對于僅占20%的有價值人口來說,會帶來和制造極大的安全問題。 如何安置這80%的人呢? 曾經有個美國高級智囊布熱津斯基認為,沒有任何人能改變未來的“二八現象”。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給這80%的人口,塞上一個「奶嘴」。讓他們安于為他們量身訂造的娛樂八卦、低成本、麻醉的信息中,讓他們慢慢喪失理想和熱情,以及思考的能力。 現代社會的年輕人存在二個思想誤區: 第1個思想誤區:世界正在進入一個健康而穩定的狀態:很快,社會上不再存在“階層逆襲”的說法。也不存在一夜暴富的可能性。很快,每個人都能過上一種穩定而踏實的生活。 其實,中國過去的2000年里,大部分時間都是階層非常穩定的社會。西方這種數百年穩定發展的社會,階層固化更是早已天經地義。 每一個時代,沒有思想,不努力的人都將被淘汰成“垃圾人口”! 雖然穩定的年代上升通道受控受阻,但我們這個社會需要一種精神,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古代也有“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勵志故事啊。 第2個思想誤區: 那些辦公室的白領們,總是自以為自己的表現領先于父母。認為父母落伍了……其實,每個社會都有一個大眾職業,古代是農民、牧民,現在是藍領、白領,這不過是因為經濟結構轉型造成的誤會而已。 現在各種寫字樓里格子間里,哼哧哼哧做重復ppt的年輕人,和當年踩著縫紉機的女工們,其實沒有本質區別。 同理,當年父母在菜場討價還價,多一份還是少一分,和現在年輕人在群里爭先恐后的搶紅包,狀態也都差不多。 父母當年非要給電視劇遙控器套個塑料袋,和現在年輕人非要給手機套個殼差不多。當然,現在每天拿著手機刷朋友圈和微博的人,和當年蹲在墻角嗑瓜子的人,也沒什么區別!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社會從未改變。它只是在不停的輪回。所謂的變化,只不過是外在形式和工具而已。 也同樣,隨著新一輪經濟的轉型,這些在寫字樓里做PPT的白領,也即將重復當年那些紡織女工被淘汰時的情景。 現代社會,上層社會加速為后代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很多富豪通過子女的聯姻,形成一個相互之間彼此關照對方事業的強化機制,關照了對方,也就等于關照了自己——強強聯合! 現在主流意識形態開始鼓吹中產階級的崛起。什么是中產階級?中產階級以專業人士為代表,他們在法律、醫學、金融、會計、技術等專業領域獨當一面,是各行業的精英。 有錢有能力的人都在努力,白領有什么理由安逸目前的狀態。 不論是哪個階層,我們都要“甩開膀子加油干”!
該文章在 2018/3/29 11:00:51 編輯過 |
關鍵字查詢
相關文章
正在查詢... |